根据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大纲,的小编汇总了<<2015教育理论:心理学概论辅导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成考的考生。
心理学部分
心理学,在这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领域里,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神秘而又实在,成为人类探索世界的三大奥秘之一。
在人类走过的里程中,人们在不断探索外部宇宙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揭示着人类自身的心理世界,并将各种心理现象称为内宇
宙。特别是人类探索的焦点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类自身时,脑科学的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研究脑的心理
机能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21世纪--被视为生命科学的年代,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自身的科学日益显示出其不可缺少的作用。
科学地认识自身是我们面临的永恒的主题,各类科学家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对心理现象进行了探索,力求揭开心理奥秘,
打开这一神秘的"黑箱"。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曾令古人为之感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揭示的内心奥秘也越来
越多,令现代人为之喜悦。心理学已经被现代人为21世纪中三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要求:
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与主要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
2、理解心里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
3、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
学。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根据人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把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
过程。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
指向不同的目的。认知心理学家还指出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
等复杂认知过程时采取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有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此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到现代心理
学的研究之中。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内在的联系的
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事实: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像
关系:通过感觉和知觉所获得的经验存在人脑中,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即能保存和积累个体知识经验的心理活动称为记忆
。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心
理活动。
2、情绪过程:情绪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体自身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是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
、怒、哀、乐爱、憎、惧等
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有意识地调节与支配自己行为,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人的意志行动体现在发动与制止两个方面。
(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总是在个人身上进行,个性心理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2)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情绪和抑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气质和性格),它们
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三、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根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把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陈述心理现象
(二)解释心理现象(三)预测心理活动
(四)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哲学和生物学背景
1、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讨论了人的本性、人的经验由来,以及感知与记忆功能。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坚
持心身二元论的观点)
2、生物学家对心理学的影响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R.DArwin)在他的划时代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计划论思想,是
遗传、环境、
个别差异和适应等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3、生理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在19 世纪德国三位生理学家的研究极大地影响了心理学的产生,他们是缪勒、赫尔姆霍兹和费希纳。缪勒主张大脑功能是分
区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与辨别,依赖于不同神经传导所发生的特殊能量
赫尔姆霍兹认为,在人的视觉神经系统中,存在着感受红、绿、蓝三种不同光波的感受器,他还用共鸣原理解释人的听觉现
象。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
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冯特考虑到化学把物质分解成各种元素,那么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同样地通过实验方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元素。根据这一思路,
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
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
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
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不同的流派有:
结构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一)、结构心理学
结构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通过内省法来研究个人的直接经验,对经验的研究要从内容、过程和原因
三个方面进行。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
(JohnDewAy,1859~1962)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
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
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
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期,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学派盛极一时,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是因为科学的研
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
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
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
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认为,我
们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就可
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总之,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由于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通
常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义,而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他明确指出:任何
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
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行为主义理论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很快就盛行起来。行为主义从20
世纪20年代兴起,一直流行到50年代才逐渐衰落。但是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其客观研究方法得到了肯定,而且在当前的行为改造
、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仍占有重要地位。
(四)、格式塔心理学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德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CestAlt psyChology),也称
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魏太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苛勒
(WolfgAng Kohler,1886~1941)等人,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或称"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
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
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
果,称为格式塔知觉规律,至今在心理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五)、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
现象。弗洛伊德认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
源。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它们常常是一些由于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
限制,而不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因为种种原因长时期被压抑着处在被觉知的意识下层,形成下意识,但对于意识仍然发生影
响。这些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
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过长期的批判。
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仍然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目前,有些精神分析的概念,如无意识、下意识、自我等也都已经渗入到心理学主流之中。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美国一些学者出于对当时影响最大的两个心理学派别--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不满,提
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 MAshw,1908~1970)和
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行为受原始的性冲动所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
多结论来自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最重要特性。人本主义是注重
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
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
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不过人本主义理论不
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认知心理
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指向不同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家还指出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
时采取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成功。有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此人的心理、意识又被带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之中。
人的心理活动不只包括认知过程,还有情感、有意志、有各种个性心理特性,若忽略了人的这些特点,就会把人与机器等同起来
。认知心理学在其发展中,从认知过程出发,并未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研究。事实上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
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已变成一种思路,在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都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去探讨和解释人
的心理活动规律,目的是分析、解释、控制与调节人的多种活动,包括社会交往等等
第三节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1、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① 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
②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
第四节 心理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
1、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1)神经元与突触
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内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突触(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和实现的。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件,它决定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
(2)神经系统
①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②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③躯体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产生感官的、腺体的和肢体的运动反映
④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
⑤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主要功能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一方面调节身体器官的生理平衡,维持人的基本动
力与行为反应;另一方面,协调人与社会复杂信息的加工处理)
(3)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的规律性反应。人的心里就其产
生方式而言,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反射弧:实现发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它是执行反射活动的审理基础,包括五大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
(4)反射可以分为两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
如果反射弧是先天形成的,由它所实现的反射就叫无条件反射(又叫做非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不需要学习和训练,先天就有的一些反射。这是机体的一些最基本的、关系到个体存亡和种族延续
的重要神经机能,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2、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有机体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可以随着机体的外界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3、二者区别
1)生理基础不同。无条件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先天遗传。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的,是神经联系的暂时接通。
2)作用不同。无条件反射不能帮助有机体适应异常复杂和经常变化着的生活条件。而条件反射能够帮助有机体更好地适应复
杂变化的环境。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务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谈梅生津为第二信号系统。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后脑、中脑、前脑)
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生理功能是使身体的生理机能进行调解,如食欲、消化、口渴、身体平衡、睡眠、体温、呼吸、腺
体分泌、血管收缩及心跳等。
中脑:主要机能是视觉的皮层下反射中枢,直接控制眼睛使其对刺激信息进行综合而成为完整的形象。具有控制机体觉醒与
维持意识状态的重要作用。
前脑:主体是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生理结构。
(2)大脑皮层及其功能
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器官,表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
①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及机能: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和味觉中枢。感觉区主要接受
来自各种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对所传递的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加工。
②视觉中枢:专门由视网膜传递的视觉信息。从两只眼睛传递的信息都会到达大脑两半球的枕叶,在对视神经交叉的信息整
合后产生视觉。
③听觉中枢:专门处理耳朵传递的听觉信息
④视觉:专门处理耳朵传递的听觉信息
3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个体条件发射的形成都受到大脑皮层神经活
动过程和规律的制约
①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的抑制过程。
②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中枢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两个基本规律。
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后,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是
兴奋或抑制的扩散。称为中枢神经的兴奋过程或抑制的集中。当扩散到一定限度,又逐渐向原先发生兴奋或抑制的部位聚集.
管辖只有在中等强度刺激下兴奋,才容易集中并产生分化抑制,导致对刺激物感觉定位的准确性)
·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紧密联系,一种神经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在效果上分为负诱
导和正诱导。
负诱导: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邻近区域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正诱导: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邻近区域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如:当专注书本阅读时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是负诱导。小孩睡觉前闹觉,是正诱导现象。
本文标签:东莞成考教育理论2015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概论辅导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gckw.net)
扫一扫微信二维码添加
资深老师在线与您直接进行交流、为您解答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添加